东契奇迎来十赛季出色发挥,公牛观众热烈欢呼!
夏九九歌
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
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
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
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
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
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
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
八九七十二,子夜寻棉被;
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今天12时24分,迎来夏至节气。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是开云app北半球全年白昼最长的一天。夏至的到来也标志着气候已进入盛夏,天气将逐渐转入炎热。
山东·济南
夏至到,荷花开。在济南大明湖北岸铁公祠的池塘中,荷叶铺满整个水面,荷花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娇羞掩面半开,给炎热的泉城带来阵阵凉意。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节气。早在公元前7世纪,我开云体育们的先人用土圭测出正午日影最短的一天,这天就是夏至。夏至也是个重要的节令,《史记》记载:“夏至日,祭地。”在明清时期,每逢夏至,皇帝都要率领文武百官到北京地坛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俗话说,“冬至饺子夏至面”,面条可以说是夏至日的标配。当然,除了开云官网吃“入伏面”,关于夏至各个地方还有一些其他的文化习俗。
祭神祀祖
夏至是个天文类节气。农谚说:“夏至棉田草,胜如毒蛇咬。”夏至前后,北方气温高,光照足,雨水增多,农作物生长旺盛,杂草、毒虫迅速滋长蔓延,需要加强田间管理。夏至期间的民俗活动,更多是与丰收、气候有关。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
冬至饺子夏至面
史料记载,我国汉代就有过夏至节的习俗。各地夏至食俗虽有差异,但吃面却是共同的。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食面也有尝新的意思。夏至这天,山东各地普遍要吃凉面条。莱阳一带夏至日荐新麦,黄县(今龙口市)一带则煮新麦粒吃,儿童们用麦秸编一个精致的小笊篱,从汤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里捞,既吃了麦粒,又是一种游戏,很有农家生活的情趣。
而无锡人在夏至这天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取混沌和合之意。有谚语说:“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吃过馄饨,还要为孩童称体重,希望孩童体重增加更健康。另外,夏至吃狗肉和荔枝,是岭南人的专利。广州和广西的钦州、玉林等地的人非常喜欢在夏至吃狗肉和荔枝。“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大意是人只要在夏至日这天吃了狗肉,其身体就能抵抗西风恶雨的入侵,少感冒,身体好。
忌剃头理发
清朝时,剃头理发是夏至日中的一项习俗禁忌,但现在大部分人已经没有这个禁忌了。
消夏避伏
在古代,夏至时,妇女们相互赠送折扇、脂粉等物品,借折扇生风、以脂粉散体热所生的浊气,防生痱子。《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
在朝廷,“夏至”之后,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从周代始,历朝沿用,进而成为制度。在当代,虽然我们已经不需要储存冰块来消夏,但是自夏至前就全天运行的空调不过是这个传统在现代的另一种体现而已。
山东·潍坊
在6月21日“夏至”节气到来之际,山东省潍坊青州市青龙回民小学开展“巧手绘彩扇,清凉迎夏至”主题活动,组织学生手工绘制彩扇,在培养孩子们绘画以及动手能力的同时,了解夏至时节当地民风习俗知识,掌握古人消暑纳凉技巧,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山东,有趣的夏至习俗还有几个。比如临沂地区要给耕牛改善饮食,煮麦仁汤给牛喝,据说牛喝了身子壮,能干活,不淌汗。民谣说:“春牛鞭,舐牛汉(公牛),麦仁汤,舐牛饭,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在胶南,还有夏至洗澡的风俗,不必非夏至当天,前后几日也可以,如果小孩不爱吃饭、瘦弱,可以用肉汤洗澡,当地话叫“不长皮子”,这个“皮子”就是指小孩瘦、不爱吃饭。据说夏至日用肉汤给孩子洗了澡,孩子就不容易瘦弱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期编辑:吴安妮
审核:于怀峰
<< 上一篇
下一篇 >>
网友留言(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