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ng关键节点逆转,瑞士队带队取胜!
BA GRADUATION DESIGN EXHIBITION
GLASS OF 2017
北京服装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
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
时尚传播学院
2017届本科生毕业作品汇报展
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动画/跨专业艺术设计
4.24 - 4.28
展出地点
朝阳区樱花东街甲2号
时尚产业创新园银色大厅
创新园展厅
百越服志
导师:熊红云 刘正东
尘埃浮空,躁无定向,风吹消逝,
愿意沉淀下的才有重量,才得以延续。
那是岁月,那是时光。
数字媒体专业-百越服志组成员:
从左至右:欧阳剑(组长),何佳敏,徐晶
两年前,我(欧阳剑)参与到学校的广西数字化项目工作中,何颂飞老师、熊红云老师、孙一凡老师和关键老师带队前往金秀,我们采集了金秀五个瑶族支系的民族服饰信息,将瑶服和瑶服穿戴方式进行数字化保存,从衣食住行用五个方面记录他开云官网们的生活方式。
后来我在项目中参与概念原型的设计和锦绣广西公众号的编辑,设计并制作《金秀瑶族服饰图鉴》一书。
一谈到民族服饰文化,大多数人会持好奇或者有些感兴趣的态度,而真正愿意踏踏实实坚持做下来的人却不多,毕竟里面确实有枯燥的部分。
到大四选题的时候,有许多的课题都十分吸引我,确定的时候我依然选择了瑶族服饰,因为我想用新媒体交互的方式继续把它做下去,把之前留有遗憾的地方补充完整,于是毕设开题的时候我找到了佳敏和徐晶,佳敏出自书香门弟,有比较好的文化气韵,徐晶做事认真,会调节组里氛围,是个不错的奶妈。
对于身边正在消逝的事物我们经常后知后觉,总以为会留在身边的,直到它真的不复存在的时候却已无法亡羊补牢了。曾在金秀录入他开云app们的服饰时,我们见到了岭祖茶山瑶剩下的唯一一套完整的女服,那套女服已经成为濒临绝版,并且几乎无人知晓它的穿戴方法,后来是一位年迈的奶奶口述后让人穿着,我们才录制下来那段珍贵的视频。
不知道再过五年,十年,其它几套瑶族服饰是否还将存在,是否还能流传?这些少数民族服饰经历无数的沧桑发展至今,成为了穿在身上的历史,而在现代的大环境下它们正面临着断层的命运,这些怀着信仰的美丽的服饰文化需要被记录与传播,并且存活下来。我们希望能保存住金秀的服饰文化,希望距离大瑶山千里之外的人们能清晰的看到他们的灿烂。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经过整理资料库、给资料进行归档,设计系统框架、产品线框图和视觉设计等阶段。前期整理资料是耗精力和时间的,在设计系统框架期间有很多次修改思路,经过两三周设计出来的视觉后来还是被推翻了,做了好几版尝试。
我们最先以花蓝瑶为标志,设计并制作出花蓝瑶这一个完整的部分,剩下的四个部分在系统设计上就有所跟随,主要就是在内容上画时间去设计和画图。好的设计需要花时间细细的做,设计的成败也在于细节。
下面介绍我们产品特色所在:
特色1-视觉
色彩表达以服饰本身的红为主,UI界面主要是为了烘托与呼应瑶族服饰的色彩,界面调性清新儒雅,信息表达上非常清爽明了并且现代化。
图标的内容源自“金秀瑶服”这4个字,选用直线为元素编织出这四个字,在视觉上与产品调性 一致,营造出一种民族中透着现代的感觉。APP名字叫做百越服志,是一个大类别的泛称,百越服志在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少数民族主题,而此次的主题是金秀的五套瑶族服饰,故图标采用金秀瑶服这样的字眼,也算做是百越服志中的金秀系列。
特色2-首页
整个首页以一副长卷为内容,画卷中绘制的是金秀当地大瑶山的生态面貌、瑶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与劳作状态,画卷从左至右的五个部分分别链接到五个瑶的服饰文化。
特色3-3D展示
五套瑶族服饰全以完整的360度旋转展示,用户可用手滑动旋转,清楚看到金秀服饰的真实面貌。
(3D展示录入过程)
特色4-服装放大查看与线化
每套服装与配饰部分用户可随意放大观察其细节,并且线化后更清楚看到它们的结构。
特色5-工艺、穿戴、配饰部分
这部分我们将难懂的服饰工艺及其各配件的穿戴方法或方式用清楚干净的线条绘制出来,我们避免做得特别教科书,而是让用户看的舒服,简洁明了。
特色6-纹样部分
用小导航的方式展现每套服饰的纹样,每一处纹样高亮显示其位置,并做矢量化的重绘。
特色7-传说部分
传说是瑶族服饰文化中非常有意思的点,我们决定用绘本插图的形式为传说的文字配图并画出来,线条松动有铅笔的特点,显得更加自然,也像是有人在你耳旁述说某段故事,展开了一段联想。
1个月前补充最后的资料,需要将这几套服饰的3D展示素材录入完整,我带着组员们再一次来到广西金秀,去到瑶族博物馆。两年前来到这在街上还能看见到处身着瑶族服饰的人们,而今天几乎看不见了,只见一两个老奶奶穿着服饰步履蹒跚地走着,不禁觉得可惜。
我们在这每天累的碰到床就能睡着,但是却十分的开心与满足,热切地感受了当地的生活。
金秀这边的人十分淳朴友好,人与人之间似乎没有阻隔,像这边的空气一样给人清透的感觉。记得一次去买特产萝卜皮,阿姨说全都卖完了,只剩下最后一罐自己着吃,阿姨看我表示可惜,直接把留给自己那一大罐递给我说要送给我,我没有收下那一大罐饱含热情的萝卜条,心里已经对他们肃然起敬,我想这应该就是人与人之间最舒服的状态。我们在金秀遇到在凉亭演奏的人们,有缘结识杜叔叔,叔叔邀请我们去他家做客,阿姨拿出珍藏十多年的茶山瑶和盘瑶的服饰与我们拍摄,在我们离别金秀之前,他们的女儿杜姐邀请我们到她朋友的山庄聚餐,回京后,阿姨还常常发微信问候我们,发他们最近的生活状态给我们看。
在绿色的大瑶山中,他们的心灵像他们身着的红灿服饰一样火热,我想,这样的人心与人性不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吗?我们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生活状态被大都市的冷漠传染,不愿意看到他们被同质化,当地大部分的年轻人都跑去外地打工,有许多留守儿童渴望他们回家。当地的年轻人几乎已经不懂得他们祖辈流传下来的技艺,现在依然会织绣的仅仅是五十岁以上的老人,或许再过十年二十年,这样的文化消逝后再觉悟可能已经晚了,如果流传下来的只剩冷冰冰的工业批量生产的瑶族服饰,那他们的心灵会不会也开始逐渐冷漠?我想,这一针一线逐渐消逝的技艺,就是一种默默付出的坚守,也是最难能可贵的东西,我希望这股余温能够逐渐回温,至少不要让它没有温度。
导师:新媒体系-熊红云老师
熊老师话语:“两年前的春天,我领着17位学生去金秀考察民族服饰,金秀随处可见身穿少数民族服饰的绣娘在大街小巷做着手工,然而三年后的今天,同学们重返金秀,想寻找点手艺人的蛛丝马迹,寻遍大街小巷竟只看到2位身着民族服饰的妇女。少数民族服饰沦丧的今天,我们要做点什么呢?《百越服志》就是要寻遍金秀瑶族自治县的大街小巷,寻找即将失落的民族文化宝藏,以当今互联网及数字化的方式,详细地记录着、梳理着金秀五个瑶族支系绚丽的民族服饰,为后人留下少数民族服饰绚丽民族文化的史歌尽点绵薄之力!”
熊老师是一位德艺双馨的好老师,是一位好伯乐,也是我们的好朋友,在学校里有“熊妈”的称号。我们非常感谢熊老师一直以来对我们的帮助与肯定,在毕设过程中细致地指出不足之处与需要改进的地方,一路上为我们拓宽道路,激励、引导着我们。熊老师是一个从一而终的老师,做一件事情会一直钻研下去,对于广西民族服饰文化就是如此,我们也希望在后续能够完善其它的广西民族服饰的内容。
刘正东老师
“感谢刘老师对我们的悉心指导,在编程上帮助我们很多!”
关于学生:
欧阳剑
我对视觉表达突出的设计比较敏感,喜欢视觉性强的平面与影视,喜欢创意策划,有温度的东西,平时爱短期旅游,拍照,做做自己喜欢的设计。
我的平时:开云体育
想对学弟学妹说的话:“在大学期间要找到自己发自内心喜欢的东西,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平时多看,多尝试,多接触一些新的东西,沉淀下来,多多积累,你要知道,只要你用心坚持去做自己所爱,你一定会变成你想要的样子。”
徐晶
想对学弟学妹说的话:“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珍惜拥有。有想做的事就去做,说做就做,别想太多。真诚的对待每一个人,才会得到别人的真诚,才会快乐。要经常体会努力的感觉,才会充实,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
何佳敏
想对自己说:“信运不信命,有诺不轻允。”
2017届本科毕业生信息
欢迎用人单位来现场洽谈
招聘请联系
010-64288152 姚老师
或发招聘需求至
370630081@qq.com
毕业季强档推送
欢迎您到现场参观
我们期待您的光临
毕业季,你有什么话想说的吗?
可以尽情的骚扰后台!
我们的投稿邮箱:iuanmedia@qq.com
毕业生投稿微信咨询 minltod
下一篇 >>
网友留言(0 条)